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高爾夫球揮桿,本侯根.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高爾夫球揮桿,本侯根.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rch 27, 2017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的揮桿類型(一)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的揮桿類型(一)

高爾夫揮桿方式也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嗎?為什麼有的教練說用右手打球,有的教練卻說用左手打球?

為什麼明明教科書上說上桿的時候重心要在右腳,翻看一本最新的雜誌卻看到不必那樣,可以放在左腳直接上桿?

今天上午看到小郁童鞋關於立腕的一篇博文,談到立腕有Cock和Hinge,引起大家的爭論。到底誰說得對?

為了解決這些疑問,我翻看了國外一些專門介紹揮桿方式的文章,才知道這些不過是不同的揮桿類型導致的差異。在不同的揮桿體系中,很多東西是完全相反的。所以,當別人指點你,或者你想指點別人的時候,要指明這是什麼揮桿體系下的方法,否則那個藥方不僅不能治病,可能就是毒藥。我把收集到的內容整理一下,分幾次介紹給大家。

高爾夫揮桿動作似乎千奇百怪,但從大的分類來看有三種:Classic(古典式),Modern(現代式),Oneframe(一體式,也稱為S&T)。古典和現代的劃分,可以從本-侯根作為標誌,本-侯根之前叫古典式,之後叫現代式,而一體式(S&T)應該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

[古典式的主要特點]
這種揮桿的特點是右手主導型的揮桿,握桿多採用棒球式握桿或者弱勢握桿,站位中立,立腕採用Hinge模式(左手背直而右手托盤子的樣子--參考小鬱童鞋的博文《選擇正確的立腕方式》),向下揮桿時,在雙腕和身體釋放的帶動下,利用桿頭的重量來擊球,感覺好像是讓桿頭的趾部(前緣)繞過來“掃”球(或者“撈”球),把手腕作為槓桿支點雙手順勢甩出去,整個揮桿過程非常自然,不會對身體的某個部位造成特別的傷害。這種揮桿模式的優點是即使身體不是很強壯臂力不是很大也可以玩好高爾夫,缺點是身體的旋轉軸容易晃動導致擊球不穩,和當天的身體及精神狀態關係很大。


[現代式的主要特點]
這種揮桿模式應該是現在大部分球員所採用的,它的鼻祖是本-侯根,然後是阿諾德-帕爾默、金熊尼克勞斯,鼎盛時期的老虎,以及新科世界第一亞當-斯科特,都屬於這個體系。當然,他們並不是都完全一樣,但基本原型都是出自1957 年本-侯根的那本經典教科書《揮桿的五個課程》。

現代式揮桿的主要特點是左手主導型或者雙手均衡發力,握桿多采用重疊式交鎖式的中立或強勢握桿,站位左腳尖稍微打開(侯根明確指出要打開22度),雙肘內收,立腕採用Cock模式(向左拇指方向翹起),後揮時要充分轉肩,利用身體的中軸肌肉力量形成彈簧一樣的扭力,下桿時讓上身和胯部分離造成“滯後”,手腕的釋放感覺要把球斜著釘到地裡去,形成比較長的打痕,收杆背會呈反“C”字型,讓背部承受較大的壓力。

當然,這個模式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本-侯根更強調雙腳和雙腿的平衡和穩定,尼克勞斯和他的追隨者巴巴沃森加入了雙腿的動作,而老虎和小麥等人闡釋了力量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S&T式揮桿的主要特點] (Stack and Tilt)
現代式的揮桿方式,上桿時重心要轉移到右側,下桿時要轉移到左側。那有人說了,既然最後擊球時還要把重心轉移到左側,幹嘛上桿的時候把它轉到右側呢?這個想法導致了新的揮桿模式出現,那就是S&T。由於比較容易固定身體旋轉軸,受到很多職業球員和業餘愛好者的追捧。

老虎2010年師從西恩-佛利之後,動作更傾向於S&T,此外白老虎李維斯特伍德,2011年北方信託公開賽冠軍亞倫-巴德利,2001年在上海旭寶球場拿下VOLVO中國公開賽的冠軍的美籍韓裔韋昌秀是這個模式的代表人物。

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揮桿模式擊球非常穩定,方向性大大提高。但是,自從老虎腰傷之後,也有不少質疑他的新動作的聲音。那麼,這種新的揮桿模式是好是壞?適不適合業餘球手學習?我們下一節再揭開謎底

#看图学高尔夫# 不同的挥杆类型(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8f5e9d990101g8ca.html?md=gd

Sunday, March 26, 2017

The New Basics 革命性的新基本動作


The New Basics
革命性的新基本動作
Photography by Fred Vuich
n -1.jpg
球具科技的日新月異,已經改變了一些基本的設定動作。
這些新的基本動作可以 幫助你建立更強勢的基礎,做出更強力且精準的揮桿。

即便是世上的最佳球員們,也要經常檢查他們的基本設定動作。
Bart Bryant在今年初的賓士錦標賽與夏威夷公開賽後來找我,我簡直不認得他的基本動作了。他的上半身垮下,下巴卡進胸口,球的位置比平常更往後擺。儘管他在賓士錦標拿下第九名,但是連續兩個星期在夏威夷的強風中打球,已經吹亂了他在2005年的良好站姿。
n -0.jpg

如果連去年巡迴錦標賽的冠軍Bart,在兩星期內都可養成不良習慣,想像一下幾乎都不檢查設定動作的你會如何?或者,好似經常發生的,你正在注意揮桿的某一部份,而忘了看基本動作時,又會如何?從某一些關鍵上,我注意到一些合作過的巡迴賽球員,會因為不良的設定動作而打不好一輪球,甚至是一段時間打不好。
你的設定動作(包括握桿的方式、球的設定位置、身體對於目標的方向)比上桿做得有多好更重要。做對這些動作,像是下棋走對了第一步,好的開始是愉快過程的保證。
 
By Brian Mogg with Dave llen

你的新握桿方式
關鍵點:找出手指的關節摺痕。
以往的基本動作:中性握桿,強調雙手拇指與食指所形成的V字。在中性握桿之中,那兩個V字是指向下巴與右肩之間,促進揮桿中更多的手部與前手臂的動作,與更少的身體轉動。n -4.jpg
現在的基本動作:
比較強勢的握法強調球桿放在手裡的位置。握把應該斜放在左手的手指之間,從小指的最底下關節下方,斜上通過食指中間關節(插圖)。至於右手,應該是從小指的底部斜通過食指的第一節。

當你用這種方式握桿時,能夠在上桿時早一些設定好,並保留手腕角度更久一些,讓身體的大肌肉更為控制你的揮桿並回正桿面。這種手部被動/身體主動的揮桿更合適當今的球具科技,現在的球後旋較少且桿身也更穩定,所打出的球飛得比以前都來得直。自然的,你不需要利用雙手動作來維持球的飛行路線。

如何做出新的握法
身體站直且雙手舒適地下垂在兩側,大概是在雙臀的旁邊。左手應該會自然地往內轉。左手在左臀旁握好球桿(左圖1),並確定桿身是垂直目標線。

左手拇指壓在握把的上方偏右,再握上其他的手指(左圖2)。如果你是先握上其他四指,握桿就會變得太弱勢。
n--3.jpg

將球桿舉到胸口高度,再握上你的右手(左圖3)。如果你是在腰部以下完成右手握桿,右手臂就會外轉到一個太過強勢的狀態。
當你將桿頭擺在地上時,檢查一下拳關節至左前臂上方的關係。如果你看到比較多的前手臂上背部(左圖4),你的握桿就是完美的。如果是看到更多的前手臂內側,握桿便是太弱勢。
  
手指之間只有接合線
在胸口前完成握桿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兩拇指與兩食指所形成的V字。拇指與食指之間應該相接觸,沒有大的空隙(右圖)。
如果你的握桿與手指之間是接合的很好,你會更容易去設定好球桿(或稱為曲腕)。如果你的拇指與食指之間有大的間隙,你會不好做球桿設定與頂點時的桿面狀態。
n -5_1.jpg
看到握把的末端一些
如果你的手套的底部容易磨損,應該是你的左手握桿太高了。確定握把的末端跟左手小指之間至少有半寸的間隔(右圖)。從鏡子的角度看過來,你應該看到左手手腕剛好蓋住握把的末端,而感到對於球桿有更多的控制。
n -5.jpg

握桿檢查法
如果你的握把口徑適合你的手,左手的中指與無名指應該可以輕碰到手掌(右圖)。如果你的那兩隻手指可以深入手掌之中,你的握把就是太細,比較會打出左曲球;相反的,如果碰不到手掌,你的握把就是太粗,容易打成右曲球。
※你的握把口徑是否正確,只要中指與無名指可以接觸手掌就知道了。
n -6_1.jpg

你的新站姿

關鍵點:設定你與球之間的正確距離
以往的基本動作:你與球之間的距離是以握把末端與大腿之間的間隔來決定。 以挖起桿而言,你要那個間隔是半個拳頭的寬度;中鐵桿,一個拳頭;開球木桿,一個半拳頭。
現在的基本動作:你的體材決定你應該站離球多遠。先讓雙手臂自由下垂於身體兩側,並雙手握拳(左下圖)。
n--8.jpg  n--10.jpg

如果你的拳關節下垂到臀部與膝蓋頂端的中間,你的雙臂長度就是正常,瞄球的時候中鐵桿握把應該對向皮帶的扣環。
如果你的雙拳到不了膝蓋的一半距離,跟圖中的我一樣,你跟球之間的距離就要近一些,因而球桿握把末端應該指向扣環的上方。
如果你的雙拳可以超過一半的距離,你就要站離球更遠一些,所以握把是對向扣環的下方。球桿愈長,譬如開球木桿,這個位置就會愈低。
  
如何重複檢查你與球之間的距離
另一個檢查與球之間的距離是否正確的方法是,當你感覺揮桿很好的時候,測量一下你與球的距離。做好正常的瞄球姿勢,放一支球桿在地上對齊左腳跟,握把末端剛好就放在球的前方(右圖)。

現在看看球與地上那支球桿的握把商標關係,如果沒有商標就用末端當作參考點。這個距離應該是你離球的標準距離。任何時候你覺得姿勢走掉了,就用相同的一支球桿來做為校正的參考。
n--7_1.jpg 

保持頭部抬起
如果你的下巴在瞄球時會卡進胸前,上桿的時候就難以轉動肩膀至頂點。想要更多、更有效率的轉肩,想像你下巴與胸口之間夾一顆蛋(右圖)。下巴保持抬起,那顆蛋就不會移動;往下壓,你就要收拾殘局了。
n--7.jpg
準備動作像游擊手來避免姿勢垮下
我在練習場所看到最普遍的姿勢錯誤是,瞄球時身體垮下-背部成圓型、重量往前壓在腳尖,以這種姿勢難以繞著脊椎轉動並做出平衡的揮桿。當你做好瞄球姿勢時,應該感覺像是游擊手準備要接滾地球的樣子。這可以使得身體重量壓在雙腳掌的肉球上,而不是在腳尖或腳跟,好像你已準備好可以往任何方向移動。
n--9.jpg

不想要再垮下肩膀,感覺胸口是挺起且肩舺骨是夾緊的。身體的核心或是中腹部應該在一個中立的狀態,支撐你的胸部轉動。想像有人要丟給你一顆重球,而你也準備去接。這種動作可以設定好你的核心,讓你處於一個完美的姿勢。

姿勢檢查點
你的姿勢不只是影響平衡,也決定了揮桿的大小與方式。如果你在瞄球站得太高直,揮桿會變得太扁平,通過觸球的時候不會有足夠的伸展。如果你站得太下彎,揮桿便會太高直,身體的轉動就不夠。
利用一面全身式鏡子或請別人幫你看,檢查一下的身體的各部位是否就正確位置(右圖)。
● 肩膀的中間部分在膝蓋上方。
● 臀骨在腳踝上方。
● 膝蓋骨約在鞋帶的上方,快接近腳尖。
● 臀部末端在腳跟後方二至三英吋的地方。
有個通則是,球桿愈長,你就愈不需要由臀部往前傾斜,同理相反。在使用沙坑挖起桿的時候,你的上半身應比用開球木桿時更往前彎,純粹只是因為球桿更短、更高直而已。
另外,球桿愈長,你的身體就愈需要往反目標方向傾斜,所以右肩會低於左肩。
球桿愈短,脊椎角度就會愈中立,或是垂直上下,肩膀轉動也愈水平。
n--9_1.jpg
 
你的新瞄準方向
n--10.jpg
關鍵點:檢視你的兩前臂,而不是雙腳。
以往的基本動作:你的身體,包括雙肩、雙臀、雙膝與雙腳,應該平行於目標線。
現在的基本動作:使用上半身,尤其是前手臂做為瞄準輔助,不必太注意雙腳。
由於兩前臂可以反應肩膀的狀態(右圖),它們可以告訴你肩膀的方向是否正確。
如果兩前手臂的連線平行於所要的方向,你的雙臂與球桿便會跟著往同一路徑走。雙腳對於揮桿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多。
當雙肩方正時,兩前臂就跟著方正。


先做桿面的瞄準
一個簡單三步驟幫你直接鎖定目標。
1.決定最終的目標方向,然後在球前幾呎的地方找一個中間目標,可以是一個草痕、斷梯或是葉子。
2.將桿面對向那個中間目標(左下圖)。
3.校正身體方向是垂直於桿面,雙腳在踩進定位時一定要邊看著目標(右下圖)。
大部分的球員都是反其道而行,他們先踩定雙腳位置,然後才校正身體方向,因此很多人都瞄得太偏右側。
n -10_1.jpg  
利用右手將桿面瞄向中間目標,然後再校正身體。

肩膀檢查:你的肚臍對向哪裡?
另一個檢查肩膀是否方正的方法是,看看肚臍對向哪個方向?
想不到肚臍有這種作用吧?如果你的雙肩方正於目標,肚臍就會正好對向球的後方。
如果是對向球的前方,雙肩便是開放的,桿頭的下桿路徑會是由外向內。相反的例子,肚臍是指向球後,雙肩就是關閉的。
n -10_2.jpg
 
你的新球位
關鍵點:利用揮桿底點作為參考。
以往的基本動作:球的擺定位置是與雙腳成相對應關係,使用開球木桿時,球對齊左腳跟,中鐵桿是擺在站位中央線之前。
現在的基本動作:球擺的位置是揮桿底點、桿頭揮過的地方。不管是任何一支球桿,揮桿圓弧的底點都是在身體的中間(下圖的點線)。
肚臍還是最好的參考點。
對於挖起桿,球應該擺在底點的後方約一英吋的地方,好讓你用往下打的方式,先打中球然後才是草皮。打中鐵桿時,球剛好擺在圓弧的底點,桿頭在那一點剛好打起球。
如果是開球木桿,球應該擺在圓弧底點的前方更多,讓桿頭是在上揚的時候觸球。另一個好想法是:挖起桿要蓋球、中鐵桿抓球、開球木桿掃球。

如何找出適合的站位寬度與球的位置
這邊有個好方法可以設定正確的球位與站位寬度。先是將兩腳併攏且球擺在雙腳的中間、對齊衣服上的紐釦(左圖1)。
使用沙坑挖起桿,前腳往目標方向踩出三英吋,後腳往反目標方向踩出兩英吋(圖2);使用中鐵桿,前腳往目標踩出小步,後腳往反目標方向踩一大步(圖3);開球木桿,後腳往反目標方向踩出一呎,前腳只是轉開(圖4)。
雙腳的站位在打開球木桿時最寬大,以支撐較大的揮桿圓弧,使用挖起桿則是最窄 。 

n--11_1.jpg
以相同的起始點來找出球的擺定位置。
 
較高的起飛角度
當今大頭開球桿的彈性最高點是在中心點之上,由於桿面做得薄,球在桿面上反彈得更快且後旋少。

如果觸球在那一個點,再加上更高的起飛角度,球好像可以一直留在空中的樣子。想打在那一個點,球至少要袈高到半顆球高過於桿頭頂部 (右下圖)。這種梯的高度可以拉高觸球在桿面的位置。


n--11_3.jpg
以相同的起始點來找出球的擺定位置。
 

n--11_2.jpg
球架高至半顆球高過桿頭頂部, 求取更高 的起飛角度。


班‧侯根經典揮桿分析

班‧侯根經典揮桿分析
班‧侯根(Ben Hogan)建立了現代高爾夫揮桿的理論基礎,而他精準的揮桿動作更是無數職業和業餘選手模仿對象,堪稱現代高爾夫揮桿教科書。我們特別請到高爾夫文摘最佳新生代教練傑森‧畢爾包重新審視侯根經典揮桿特色。

擊球準備
侯根的擊球準備姿勢很柔軟,雙臂放鬆,右膝蓋向內關,穩定支撐上桿動作。


起桿
身體各部位同步移動開始上桿,標準的「老派」動作。

上桿中點
標準上桿中點姿勢,動作順序、揮桿寬度、曲腕幅度和重心位置都完美無缺。


上桿頂點
完美上桿頂點位置,超越時空的經典姿勢。


延後釋放
侯根更為強調延後釋放球桿,雙腿已然朝向目標移動和轉動之際,上半身仍留在後方。

通過擊球區
侯根以完美角度通過擊球區,擊球角度相當平淺。


平穩收桿
侯根平穩送桿,身體各部位同步抵達中性收桿位置,穩若磐石。
  • 1- 转载侯根長打五絕招之握桿法。_老小子闲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68e6ef00100arov.html
  • 2- 转载并感悟侯根<<五课掌握高尔夫>>之一。_老小子闲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68e6ef00100arm0.html
  • 3- 转载并感悟侯根<<五课掌握高尔夫>>之二。_老小子闲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68e6ef00100arog.html
  • 4- 转载并感悟侯根<<五课掌握高尔夫>>之三。_老小子闲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68e6ef00100ax52.html
  • 5- 高球战神本.侯根的珍贵图片。_老小子闲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68e6ef00100an1b.html
  • 6-老小子闲侃-golf技術雜談http://blog.sina.cn/dpool/blog/articlelist_1183739632.html#card=0&type=2
  • Jessica Korda - Ultra Slow Motion (2013):http://youtu.be/LiqNGBN2SyI
  • Seve - Wedge Tips:http://youtu.be/8H8wQU_gfVA
  • Seve Pitching Tips:http://youtu.be/9HUh3GN6hNY
  • Seve Chipping Tips:http://youtu.be/JZOb3QzjP1U
  • Seve Bunker Tips:http://youtu.be/uIXjPMYjLPk
  • Seve Putting Tips:http://youtu.be/R4Of47jlT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