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 2017

明治28年(西元1895)埔里社事務

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二十八年十一月埔里社出張所長報告。埔里社出張所長就任以來報告。二八六號

職等於十一月十七日由彰化出發,同月二十一日下午抵達任地埔里社,而進入舊分府廳舍,並姑且於同月11開廳視事。爾後督促部屬,整頓設施,雖事務繁多,但由於倉促之際,未能詳盡陳報,故於此僅記載大要,謹陳鈞閱。

一。行政事務執行成績方面,由於開廳之日尚淺,設施之整備仍屬草創階段,而無成績可言。惟於事務稍微就緒後,將隨即陳報。但如先前所陳,由於土匪陳某跳樑跋扈,以致帳簿等皆歸於灰燼,而無一物殘留可供參考。將爲此而花費不少時日。
抵達任地後,便立即實施清潔法,收繳兵器,由於街道一開始就比他處清潔,故大爲省事,目前由憲兵及巡査每日調查戶口,並僱用南北兩蕃通事,調查番地情形。並開始調查土地家屋之所有權及有關學務之舊慣故例。
而依照日令第二十六號對於官有林之採伐,官有地之開墾,樟腦製造業之管理方面,則以十二月二十日爲期限第三條之規定提出申請。然而如林朝棟者爲保護私有樟腦山而於距本城三十淸里(譯註:1淸里爲2/3公里)處設置五百名淮勇一事,擬於近日出差詳細調查後,再行陳報。
12月1日召集轄內各莊之總理,社長,屯目,紳士等。並請守備隊長,憲兵隊長列席,而諭示新政,彼等皆表滿意。

二。埔里社城內戶數約四百餘,城外應較城內更多, 城內多爲淸國人,能識字。而城外大多爲熟蕃人,少有識字者,人民生活水準不高,似乎窮人較多。家屋周圍必定繞以竹林,據說是爲了防備生蕃來襲,至於一般人民看起來似乎喜悅新政府而大感安心。而以往令人心恐懼萬分之生蕃害, 卻於職等就任以來一直平靜無事。

三。埔里社城內四門,城外四角,及轄內各莊各街,皆有總理1名或2名,總理之下有社長,屯有屯目,以處理各庄公共事務。

四。本地氣候爲白晝六十五度至七十度左右,有時超過八十度。早晚氣溫顯著下降,有時下降至五十度以內。每日清晨至九點前經常籠罩濃霧,有如陰天一般,而該日卻必爲晴天。

五。轄內道路困難,雖赴任途中就已體驗過,但實際上其程度超乎想像之外,自集集大山起,四,五險山峻嶺聳立雲際,道路難行有若九轉之崎嶇羊腸,雖再三攀爬,仍舊不能抵達山頂。谷深崖險,又有濁水大溪橫流其間,不知幾次徒步涉過此溪,凡經過此道者皆不願再走一趟,此爲同行者之大致想法。故交通不便自不待言,而其他感覺不便之事亦非常多。如本埔里社者,介於四周連山中間之一處平地,土地原本就不寬廣,商品方面僅是滿足當地人之需要而已,故廳務用品等皆必須仰賴鹿港,郵便電信等亦無收發之便,故只好每月幾次差遣特使前往彰化,其不便程度實不可名狀。仔細想來,於本城外發源於蕃地來自東北之眉溪,與來自東南隅之南溪。一同流向西北,於觀音山下會合,於此成爲合水溪。此溪河道寬過二十丁〔譯註:一丁爲109公尺)-其下游即大肚溪。故將來若沿此溪而下以興建新道路,想必絕非難事。不過就連今日這種天晴水枯之氣候,尚須如此困難,何況於舊曆二月,五月,六月,七月之時,即使是埔里城內亦苦於雨量過多,則此峻山大河實爲極大阻礙,實令人不勝煩憂。

*有關樟腦事宜
六。轄內集集街商業昌盛,尤居於樟腦買賣之中樞,目前外商洋行設有支店十餘處,且向來設有樟腦徵稅局,從事徵收稅金之事。由於該地爲轄內最重要之地區,故亟需所員及警察官出差進行各方面之取締,但奈何其位於轄內最南端,不僅距離在四十公里以上,亦有前述險山大河之阻擋,以致官民上下之煩難實在不少,因此認爲於該處設置警察署及所員出張所乃爲最緊急之要務,關於此事。已經由支部長上陳,祈請儘速核示,職曾於逗留彰化時,陳報有關集集街腦稅累積一事,而當時受到土匪侵襲,現已無此事,現正進行嚴密調查,將會有所陳報。

七。增派通譯官之事已接獲通知,但尚未到任,故以目前之一員來協助憲兵隊,守備隊及警察署處理事務,但由於事務愈加繁忙,人員愈感不足,只得每日翹望其到任。

八。廳舍之大者爲舊協台與分府之廳,目前守備隊佔進協台,民政出張所入主分府掌理事務,但其屋宇已屬敗,加以支柱始能繼續支撐,而頗感危險。其房間被土匪破壞,除牆壁以外未存一物,以致眾人皆臥於地上,若不於近日施以大翻修,或重新建築,實在不堪使用。憲兵與警察各佔一處堂廟辦公,此間亦狹隘,不便之處頗多。故目前已屬於危險破損。儘管如此,暫時將出張所內一小房加以整修。充當警察官之宿舍並計劃讓警察署在此破廟辦公。

*有關蕃人事宜
九。先前曾對生蕃施以訓示,而必須特別注意處理。爲招徠北方生蕃人,已派遣嫁給城外熟蕃之生蕃婦女數人出使蕃地,不久將可報告詳細狀況,現僅記載所聽說之大致情形。
埔里社城距離山地近者有二十丁,遠者爲三十丁,連山蜿蜒處即爲生蕃棲息之所。轄內生蕃人有南北兩蕃,彼此傾軋,言語習慣大不相同。南蕃概爲柔順,北蕃大致剽悍,經常徘徊山麓,侵襲當地人民,時而加以殘殺。十月間城外民家遭放火,全戶人皆被燒焦。至今仍殘留其痕跡。故當地人民非常畏懼生蕃,且致力於防衛。在城外蕃山之下方,每約一百五十公尺都設有一營,建立約四坪大的二層房屋,並派士兵值勤,且於最靠近蕃山之蜈蚣崙, 設有長120公尺四方之兵營,經常駐紮有五十名兵勇,但清國官吏撤退後,頓時變爲無人境地,於是蕃人等前來燒毀。至於撫墾局,則爲粗造之矮屋,目前已頹敗不留痕跡。最令人感到訝異的事,儘管埔里城四周青山蒼鬱,但其材木並未供給到市面。若詢問之,則答曰:若採伐林木,則生蕃就會前來加害,故要借用士兵或槍砲。至於需要石灰也要同樣的請求保護。像這些就是最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本廳講求綏撫生蕃策略以前,絲毫不允許市街人民進入蕃地。故即使苦於無修建廳舍之材料,目前也只能忍耐著在破屋內辦公。
以舊政府接待生蕃之方法而言,則需要龐大之金錢物品。如今正當推行新政之時,應完全打破舊習慣而棄之不用。但即使如此,職以爲仍然需要不少經費,詳細情形將於實際調査後再具案陳報。

十。此外尚有數言有勞鈞覽。譬如學校之保護,於舊政府時代,轄內有二十四館,每館每月各頒給十六圓。像這些完全不須遵照舊規,但教育亦不可輕忽,且官田在轄內確實不少,埔里社城外到處都是,職以爲不如將這些標售給人民方爲上策。此事皆於詳細調查後具狀陳報,並請卓裁。

十一。在本地之守備隊,憲兵隊彼此協助,頗爲親密。由於轄內附近無兵站部,糧秣等兵站事務正由出張所處理。

十二。抄寫告示文及通事等多爲僱用清國人,此爲草創之際出於不得已也。

十三。於前所述,仔細想來,於此深山孤獨之地,食無魚介:衣無布帛,日用必需品不得不仰賴距離此地近百公里之鹿港,故薄俸者難以生活。而本所皆爲最薄俸者,此乃眾所週知,故希望本出張所所員薪俸每人皆加薪二級,於此事如另有必要具報時,將詳細具案陳報。尤其是對於特別勤勉人員,將會另案陳報。

十四。轄內多山,樹木蒼鬱,其水社有日月潭之絕景,閑雅幽邃,俗情似可爲之一洗。敬祈閣下能一度光臨,以使僻地生輝,刻意裁剪書信,以仿效報告之體。
-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六日埔里社出張所長 檜山鐵三郎印〔埔里社民政出張所長之印]

埔里社退城日誌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