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al Message -----
Sent: Monday, March 05, 2012 6:43 AM
Subject: 防曬瘋美白 年輕美眉骨鬆
|
| | | | 過敏去去走 不想再當紅顏美人 | 彭宣雅/聯合晚報 | 「你喝醉了喔?」上班族小花最近常常一張臉紅通通,因此老是被同事揶揄上班偷喝酒,讓她有苦難言。原來是因為最近天氣變化太大,一下子熱到發昏,一下子又冷到發抖,溫度劇烈變化,讓過敏體質的她受不了,皮膚不斷起紅疹。 她說,不知怎麼回事,紅疹突然發作,疹塊如蚊子叮咬般,一塊一塊布滿臉上,又紅又腫、其癢無比,有時還有點刺痛,讓她忍不住一直抓,上班都無法專心。 小花說,皮膚起紅疹的部位集中在脖子以上,以及四肢末稍神經端。過去也曾經發作過,通常一起紅疹後,隔天就消了一大半,慢慢恢復正常;但這次發作時間卻特別久,持續三五天紅疹都無法退去,而且越來越癢,有時會抓到破皮,疼痛難耐。 小花茹素多年,不僅不吃海鮮、肉類與蛋,連鮮奶都很少攝取,但多年來仍為過敏所苦。她說,一發作起來,紅腫痛癢的部位會不斷擴散,從脖子、下巴到兩側臉頰,整張臉都紅通通的,到後來竟連手臂也癢起來。 她說,皮膚過敏不僅起紅疹,平時穿衣也無法直接穿毛料衣服,一定要隔著一層棉衣,若穿著人造纖維、含塑化成分的衣物,身體更會明顯感到不舒服。 由於是多年症狀,小花從沒看過皮膚科醫師,僅自行擦乳液或輕拍冷水舒緩,親友推薦可擦蘆薈,她擦了以後,皮膚紅癢不適感確實好很多,但沒多久又癢起來,實在很困擾。 | | | | 四大療法 對抗肝腫瘤 | 許金川/聯合晚報 |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夫妻一起出門喝喜酒,太太不打扮就要出門。 先生:「你們女人不化妝出去好可怕!」 太太:「你們男人化妝出去更可怕!」 說的也是,夫妻雙方各有其道理。在醫學上,也有類似情形,例如得了肝腫瘤,有幾種治療方法,各有利弊,醫師在治療上當然會做適當考量,但有時病人或家屬的心理因素也會影響治療的選擇。 手術切除最乾淨 腫瘤小於三公分可用電燒 到目前為止,得了肝腫瘤,能夠以手術切除當然是最好、最乾淨,痊癒的機會也較大;但有些人很怕開刀,聽到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心裡就很毛,這時如果腫瘤在三公分以下,還有一種選擇就是電燒療法,以細針插入肝腫瘤部位,然後通以無線電,在細針的末端產生高熱,讓腫瘤細胞壞死。 這種治療的痛苦比手術切除少了許多,肚皮上除了針孔,不會留什麼刀疤,但電燒時產生高熱,在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時間也長達二、三十分鐘,有些人術後想到那種烤肉的感覺仍心有餘悸,但這畢竟是少數。 栓塞療法痛苦較少 若轉移只能靠藥物治療 此外,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栓塞療法,將導管放到肝腫瘤血管內,注入栓塞物質,腫瘤缺乏血液供應壞死。這種治療方式痛苦較少,治療的當下和做完後上腹會疼痛、有噁心感,術後兩天開始會有輕微發燒,每個人症狀不同,也有少數人做完後高燒不退或有胃出血,但缺點是腫瘤不完全壞死。 如果以上治療方法都不適合,有可能腫瘤太大或已侵入門靜脈、轉移到全身,那只能靠藥物治療。但目前最夯的標靶療法,就肝癌治療效果欠佳,副作用也不少,是不得已中的選擇。總而言之,凡事有利有弊,醫療亦是如此,唯有相信專業,不要固執己見,與專業醫師好好商量,才是正確的保肝之道。 ●許金川教授的專欄文章已集結出書,書名「遠離肝苦很簡單」,請洽肝病基金會或各大書店購買,另有「保肝冷笑話」App(iPhone及Android版)「保肝找查」App(iPhone),歡迎免費下載,讓您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保肝知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免費索閱。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歡迎您捐款贊助肝病防治,郵政劃撥帳號:18240187,戶名: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 | | | 醫生這樣說/要治本 先找過敏原 | 彭宣雅/聯合晚報 |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表示,小花的狀況像是蕁麻疹,這種皮膚病是因患者體質過敏引起的,非常常見,發病時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像風一樣,所以又有一說是風塊疹,特別是最近季節轉換,皮膚科門診患者特別多。 鄭惠文表示,花卉、寄生蟲、寵物等環境中的各種刺激物質,都會引起皮膚過敏,患者摸到、碰到或吸入,就會啟動體內過敏機制,血小管快速擴張,皮膚就會形成如蚊蟲叮咬的腫塊,會發紅、發癢,患者非常不舒服。 此外,溫度變化劇烈,冷、熱、心情、壓力、陽光也可能誘發過敏,過敏體質的患者需時時警惕,找出引起過敏的原因與物質,才容易控制病情。 特別是最近逐漸進入春天,花季開始,民眾喜歡到郊外走春賞花,但不少人對花粉過敏,一趟出遊賞花,回來全身紅通通。尤其是外露的手、頭、臉部位,過敏現象特別嚴重。但大多數患者起疹子後,24小時內都會消退,少數較為嚴重的患者,會癢到受不了,日常生活、工作都受到影響。 鄭惠文建議患者,若只是一般皮膚過敏,應盡量避開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窗簾、地毯、絨毛玩具都應該定期清洗,甚至不要觸碰,做好環境控制及濕度控制,也避免去花、蟲較多的地方遊玩。 若皮膚嚴重起疹、幾天都不見好轉的患者,鄭惠文表示,急性發作可趕緊到醫院求助,醫師會給抗組織胺口服藥物,減緩過敏症狀;也會給予止癢外用藥膏,解決患者不舒服的感覺。患者千萬別用民間偏方,亂擦醬油、米酒,這些都於事無補。 鄭惠文也說,過敏患者保持良好日常生活習慣,也可減少過敏發生,衣服最好選擇天然的棉、麻材質,避免人造纖維,最好也不要配戴金屬飾品。菸、酒、辣椒等刺激物也盡量少接觸,保持心情愉快,可降低皮膚的過敏機率。 | | | | 乳攝車篩癌 基隆推夜間服務 | 記者阮南輝/基隆報導/聯合報 | 基隆市去年有1萬多名45歲到69歲婦女參加免費乳癌篩檢,大部分是到市衛生局的乳房攝影車受檢,衛生局表示,為方便上班族婦女,本月21日晚上在七堵長安里活動中心,首次安排夜間乳攝車的免費篩檢。 市衛生局保健科指出,政府補助婦女每2年做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全國每年有7000人以上被診斷罹患乳癌,因此,免費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去年起由50歲到69歲,下降到45歲到69歲。 保健科表示,基隆1名60多歲的李姓婦人,女兒罹患乳癌,但她從未做過乳癌篩檢,直到去年到衛生局的巡迴乳攝車做篩檢,才知道已罹患第1期的乳癌,這名婦人已接受手術,恢復良好。 基隆市去年共有1萬零610名45歲到69歲婦女接受乳房攝影,其中35人確認罹患乳癌,目前的巡迴乳攝車的行程都排在白天,為了方便上班族婦女,衛生局試辦夜間乳房攝影車篩檢,第1場本月21日晚上6時到9時,安排在七堵長安街31號的長樂里活動中心,第2場本月29日晚上6時到9時在大德路42號的大得廟廣場。 保健科人員說,乳癌提早發現的話,存活率很高,第1期的乳癌存活率可達90%以上,零期乳癌存活率甚至接近100%。 | | | | | 外食原則:升糖指數小、吃好油 |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 慢性腎病患者「7日外食食譜」,教廣大外食病友如何吃出健康。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表示,慢性腎臟病患不是不能多吃,而是要吃得聰明及正確。比如洗腎前要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為宜;一旦進入洗腎階段,則可放寬到每天每公斤體重1.1∼1.5公克。 以一名體重60公斤的晚期慢性腎臟病患為例,設定每天熱量攝取1800∼2100大卡。第一天早餐是1個鮪魚三明治及1杯240cc的豆漿;午餐是1碗內含4個餛飩的菜肉大餛飩米粉、1個不沾醬的肉圓及1顆蘋果;晚餐則是1碗鮮炒食蔬義大利鐵鍋麵及1個柳丁。 飲食內容以升糖指數小於55的食物為宜。陳漢湘指出,麵包的升糖指數90、白米飯84、烏龍麵80、胚芽米75、麥片65,對腎臟病患都偏高,要儘可能少吃,白米稀飯57、糙米56、燕麥55 、糙米稀飯47,是較好的選擇。 此外,慢性腎臟病患並不是少油就好,因為少油反而會因熱量不足產生飢餓感,不利維持穩定的血糖。陳漢湘建議應減少攝取不利心血管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改以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高油酸紅花子油、芥花油及橄欖油,就是較好的油脂。 除了飲食控制,慢性腎臟病患若合併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一定要同時控制好血糖及血壓。陳漢湘建議,血糖應控制在糖化血色素 (HbA1C)小於7%,血壓則應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7日外食食譜是三大學會精心編寫的結晶,國內近27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可視為救命寶典,隨時參閱。 | | | | 吃外食有一套 遠離洗腎一族 |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 台灣腎臟醫學會2月針對慢性腎臟病患進行調查發現,雖有83%慢性病患自認為已落實飲食控制管理,但因營養攝取不正確,竟有高達91%慢性腎臟病患飲食控制錯誤,恐將加速進入洗腎的時程。 為此,腎臟醫學會聯合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推出腎臟病友專屬的「7日外食食譜」,讓病友吃得正確、也吃得健康,避免或延緩淪為「洗腎一族」。三大學會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四大營養觀念,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降低升糖指數(GI)飲食維持穩定血糖、攝取好油脂及補充纖維。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護專科管理學校校長陳漢湘表示,根據全球頂尖「刺胳針」醫學期刊所發表的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調查報告,全台約有270萬名、也就是八分之一民眾是慢性腎臟病患,但其中卻只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病。 正因太輕忽自己的腎臟健康,不少病患被告知罹患慢性腎臟病時,病情已惡化到必須立即洗腎的地步,只能含淚接受這個殘酷事實。 陳漢湘說,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管理非常複雜,除要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外,熱量來源比、鉀鈉磷及維生素等相關營養素的需求量也要小心控管。一旦患者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醣類及鈉的攝取更需嚴格管制。 不良外食習慣 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 腎臟醫學會今年2月6日至2月17日,針對426名慢性腎臟病患進行「慢性腎臟病營養認知大調查」,發現2成患者認為依照飲食控制原則來準備三餐「難以做到」,高達8成患者外食解決日常三餐。陳漢湘感嘆,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再加上外食常採用高油、高鹽、高糖烹調,在在加速慢性腎臟病的惡化。 這本食譜預計3月8日世界腎臟日發行,提供慢性腎臟病患及家屬免費索取,教病友和家屬從日常三餐簡單做好飲食控制,延緩病情進展速度。有需要者可撥打0800036688免付費諮詢專線索取。 | | | | | 睡眠品質太差嗎?頻打呵欠 卻不想睡 | 記者黃玉芳整理/聯合晚報 | 問:我今年82歲,身體還算硬朗,目前身體無病痛,已退休。我每天大約晚上12點多睡覺,早上5、6點起床,看電視時會一直不自覺打哈欠,但又不是想睡覺,不知是否為睡眠不足?這樣的情形已持續一段時間,不知這樣的狀況是否需要治療?又應該要看哪一科呢?(陳先生) 最低標準 每天睡六小時 答:老人家普遍睡眠品質都比年輕時差,因為睡眠較淺,容易被外界干擾,而且醒得早,因此不少銀髮族都會有很早就想上床睡覺,但天還沒亮就醒來的困擾。如果覺得睡不飽,白天又會想打瞌睡,只要生理機能正常,排除肝腎等內科疾病,都屬於正常老化的現象。 但讀者所提晚上12時多才睡覺,對老人家來說,似乎晚了一點。建議老人家應該晚上10時左右就寢,現代人普遍都睡的太少、睡不飽。建議一天睡覺時間6小時是「最低標準」。 所以,建議讀者試著提前就寢,可以於傍晚時做一點運動、曬曬太陽,不要在傍晚打瞌睡,晚上也早點上床,延長睡眠時間;或是白天疲倦時,試著在午間小睡補眠。 這樣試著調整睡眠,如果白天還是精神不佳,再考慮就醫。 看電視就睡 可能是嗜睡 讀者也提到,看電視時會打瞌睡,如果成為常態,其實這也是門診評估是否有嗜睡問題的檢測項目之一;加上枕邊人如果發現自己夜間打呼、淺眠、頻頻上廁所,也可能是睡眠品質不佳,這時需要就醫做睡眠檢查。 (諮詢: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 | | | | 防曬瘋美白 年輕美眉骨鬆 |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 骨質疏鬆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醫師發現,近年來有年輕女生為了美白幾乎不曬太陽,不到30歲就有骨質流失現象。 20多歲的李小姐昨天在高醫骨質疏鬆防治宣傳活動中表示,自己因為不愛曬太陽,又常熬夜喝酒,去年竟被驗出骨密度為-2,經積極調整生活作息,如今已回復到-0.4的正常範圍內。 台灣骨質疏鬆照護協會理事長黃旭霖指出,一般而言,骨密度介於-2至-1.5間,代表骨質已開始流失,若低於-2.5,就已是骨質疏鬆,須就醫治療。 從事醫療服務業的李小姐說,她上午7點進醫院,直到傍晚才出來,幾乎沒曬到陽光,加上工作壓力大,常到晚上10點才吃晚餐,和朋友小酌紓壓,雖常覺得腰痠、膝蓋痛,也以為是常穿高跟鞋導致。 直到去年高醫舉辦骨質疏鬆宣導,她正好路過,好奇之下作了骨密度檢測,赫然發現骨密度是-2,已經低於-1至1的正常值範圍。 台灣骨質疏鬆照護協會理事長黃旭霖指出,不曬太陽,是造成骨質疏鬆提早形成的因素之一,許多民眾以為補充鈣質就可預防骨質疏鬆,卻忘了要每天曬太陽、養成運動習慣,才能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尤其,時下年輕女性狂愛美白,不少當紅名模更以白皙皮膚自豪,其實這些人都可能成為骨質疏鬆高危險群。 現任高醫外科部主任的黃旭霖說,根據院內統計,65歲以上進行脊椎手術患者中,有高達4、5成都是骨質疏鬆患者;國內研究更顯示,骨質疏鬆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一發生跌倒、撞擊等意外就有可能致命。罹患骨質疏鬆者,男性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0%,女性也有12%,呼籲年輕族群應及早存好「骨本」,延緩骨質流失速度。 | | | •影視娛樂資訊通 訂電子報抽好禮 愛追星、哈韓、哈日、或是愛看電影的你有福了,3/31前訂閱電子報,不但可成為影視娛樂資訊通,還可抽好禮。還等什麼,快來訂報!
•充滿土地魅力的日本車站便當 到了春天就想旅行!那何不帶著名產料理,以及享受這塊土地魅力的車站便當,一同漫遊在春天的日本呢?也許會有全新的發現在等著你!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