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高爾夫球揮桿..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高爾夫球揮桿..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March 29, 2017

Stack and Tilt(S&T) 堆疊傾斜式揮桿法

Sean Foley與Stack&Tilt揮桿理論
Sean Foley是現任世界第一球手泰格伍茲的教練,年僅39歲的他已經是Tiger Woods,Hunter Mahan,Justin Rose等多為國際頂級球手的教練。他的教練風格是從科學的角度研究高爾夫揮桿。
Justin Rose評論道:
“Foley不把我當成一個高爾夫球員, 而是從生物研究的角度把我當成一個運動員。 他不在乎揮桿的好看與否,
而是從科學的角度讓我的揮桿變得更好。可能其他人不在乎這些,可是這正是我欣賞佛利的地方。 ”


Foley建議揮桿時把55%的身體重量放在左腳,直到球桿接觸到球,此時應該把80%的重量放在左腳。這個理論和 Stack and Tilt 的發明者Mike Bennett和Andy Plummer一致。後者曾經指責Foley偷取了他們的理論,卻沒有提到他們的貢獻和名字。 Foley回擊說,要這麼說,他們的理論也絲毫沒有提到老一輩的高爾夫大師,比如 Ben Hogen。


這是S&T揮桿的代表性教練Sean Foley的介紹,S&T是Stack and Tilt的縮寫,意思是堆疊和傾斜,這套理論中,球手保持重心在身體中心,而不是在上桿時將重心轉移至右側腳。在收杆過程中,球手軀幹彎折,脊柱保持傾斜。這一理念是為了保持球手的身體平衡,簡化高爾夫揮桿。
Tiger Woods是這套揮桿理論的最佳代言人。他決定嘗試 Stack&Tilt 揮桿的理由之一,是因為這套理論能讓她的身體承受更少的壓力。再沒有顯著重心專一的情況下,Woods的下半身能夠相對穩定。這對他飽經風霜的膝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007年6月的《Golf Digest》雜誌介紹了一種新的在PGA tour中引起熱議的揮桿模式,這就是“Stact&Tilt”揮桿(簡稱“S&T”)。儘管這種技術早在2005年就已經讓他的創造者Michael Bennett和Andy Plummer在PGA tour中聞名,但真正使之大火的還是發表在《Golf Digest》上署名為Peter Morrice的這篇文章。


   此套技術與傳統經典高爾夫技術理論有許多不同,比如提倡上桿時“重心逆轉”、要求下桿擊球時重心向左側移而不是過多地旋轉等,許多傳統理論認為是“錯誤”的動作,該技術理論反而奉為圭臬。為突出這種與眾不同,該文作者有點誇大其詞地說:這種技術顛覆了幾乎所有傳統的高爾夫技術教學。 (“Their secret...contradicts almost everything being taught in the game today.”)那麼,“Stact&Tilt”真的是獨一無二嗎?到底它與傳統高爾夫揮桿技術有哪些不同?筆者最近搜索了幾篇國外文獻,以供球友參考、討論。

在 YouTube 上觀看「The Swings of Mike Bennett」 The Swings of Mike Bennett: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33MNhJzYBZDzTIXFzk6EiN-1RWSATksq


[與現代式揮桿之關鍵差異]


“堆疊和傾斜S&T”揮桿的主要不同, 在於它鼓勵高爾夫球手在整個揮桿過程, 將自己的重量放在他的前腳上。換句話說,它脫離固有想法- 應該在揮桿期間有“重量轉移”。 隨著堆疊和傾斜揮桿,高爾夫球手以大約60%的重量放在前腳上開始,實際上當他把球桿回正時,將更多的重量轉移到前方。


一些年紀較大的高爾夫球手將會認為, 這樣看起來像是高爾夫球手在揮桿頂點傾斜靠向目標的一個“反向樞鈕”. 典型現代揮桿老師要他們的高爾夫學生將球桿拉向後面時,當桿頭擊中揮桿頂點時,將重量堆疊在他們的後腿。但 Stack和Tilt 堆疊傾斜法鼓勵高爾夫球手在球桿起桿時 身體朝前向目標傾斜。


微妙的差異
剛開始時, 可能很多高爾夫球手難以發現差異,但其中一些差異很大。一方面,典型的現代揮桿老師希望後腿在膝蓋上略微彎曲。但是隨著堆疊和傾斜揮桿,後腿當向後推向目標時會往外伸直。請參閱高爾夫摘要文章第122頁上的照片。
結果,身體的前側被“堆疊”在前腳上,並且身體的後側朝向目標“傾斜”。
比較典型的現代揮桿,看看老虎最近幾年揮桿的照片,或者看高爾夫文摘同樣問題第43頁V.J.辛格的揮桿照片。辛格在揮桿頂點, 上半身是“堆疊”在他的後腿, 當他的體重推回他的後腿時, 他的後側軀幹垂直於地面。這與S&T堆疊和傾斜方式之軀幹有角度朝向目標有很大的不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9455f801010pg9.html
[Lee Trevino 和Stack&Tilt 揮桿法的淵源]
本來S&T 揮桿法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因為很多前人都一直在這麼做。近十年推出的S&T 揮桿法應該算是對前人一些經驗的總結,和重新解釋。下面大家來看看偉大的 Lee Trevino 是怎麼說的
視頻裡面, 他教導大家怎麼打出的紮實的擊球,怎麼增加小球的倒旋。
技術要點:
1. 準備姿勢時, 球位在兩腿中間, 不要太靠前
2. 準備姿勢時, 75~80% 體重放在左腿
3. 上桿時把很少的一部分體重轉移到右腿內側 'shift very little of your weight to the inside of your right foot'
4. 下桿時始終保持重心在身體左側
如果你對S&T 揮桿法感興趣,可以參考我這篇介紹重心轉移的博文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92cc175d01010rvx.html?vt=4
和Lee Trevino介紹的重心轉移對照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Trevino一定沒有聽說過什麼是 Stack&Tilt, 不過從他長久的實踐中他總結出視頻中的描述的那些經驗。至於具體是60% 70% 還是80% 體重在身體左側,這個都不重要,關鍵是一半以上體重在左側,較少的往右側轉移,能幫助你紮實擊球。

Tuesday, March 28, 2017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年紀的不同揮桿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年紀的不同揮桿  歲月不饒人。歲月的風霜不僅把它的痕跡留在我們的頭髮和臉上,也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揮桿。前幾天從老詹的博克里蒐集素材,把一些博友的揮桿分析照片編輯出來,旁邊還放了一些職業球手的對比照。維清兄就說這不公平,我覺得也對。這些博友的年紀大都4、5張了,而且都是半路出家,怎麼可能做出和職業選手一樣的標準範兒?還不說我們是業餘愛好者,就是職業選手年紀大了,動作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翻了翻資料,還是發現美國那個著名的高爾夫雜誌Golf Digest,有一篇著名得有些如雷貫耳的教練吉姆-邁倫(Jim McLean)寫的文章,分析了年輕人和上了年紀的人的揮桿,覺得寫得不錯,挑一些要點介紹給大家。 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年輕的時候靠身體引導揮桿,柔韌性差了就要靠手和臂揮桿。 

 
 - 年輕而且身體柔韌性好的人,他們可以運用大肌肉群從身體的核心產生力量,揮桿過程中下身會擔當重要的作用。他們往往喜歡打fade(小右)。 
- 年紀大的人需要增加一些距離,所以他們更適合打draw(小左)。這就要很好地利用雙手和雙臂的動作,讓它們和身體轉動結合起來,這樣的揮桿看起來會更加隨意一些。 

(1)預備站姿
 [年輕人] 為 了獲得更大的轉動,上身和下身幾乎在一條直線上形成中軸,在上桿的過程中沒有搖擺。讓腹肌有被拉扯的感覺使得身體核心產生扭力。
 [老年人] 球位靠後一點,左腳有些閉合,上身向目標反方向傾斜,這樣做不僅會有助於轉身,還會使得桿頭從內向外接近球。
 
(2)上桿的頂點 
[年輕人] 使用背部、肩部和腹部的大肌肉群而盡量減少手和臂的作用。頭部移動非常微小而把重心轉移到右腳。在維持身體中軸的同時把巨大的能量儲藏在扭起來的肌肉裡。
 [老年人] 頭會向目標反方向多移動一些來幫助轉身,雙臂向後舉並儘量曲腕,好像雙臂拽著身體轉動,當然重心還是要轉移到右腳。 

(3)下桿 
[年輕人] 下身和身體核心主導這個過程,手和臂是被動的,而手腕盡量保持Cocking. 用似乎下蹲的動作把球桿拉下來接近球 ,滯後的桿頭產生相當的速度。左臂靠在胸前而右手肘好像要推進身體裡。 
[老年人] 你可能聽到過“在頂點把球桿甩出去”這樣的話,就是右手肘和右肩從內側下來,讓手和雙臂直直地衝著球加速並釋放手腕。 

(4)擊球瞬間 
[年輕人] 不用手調整球桿,而是用下身和身體核心擲出球桿,隨著下身的放開右腳跟離開地面,手只是跟著過去沒有迴轉的動作,這樣就能打出fade(小右)。 
[老年人] 右腳並不離開地面擊球瞬間身體對著球,為了補償轉身的不足,利用手和手臂把球桿擲出去。 

(5)收桿
 [年輕人] 在身體轉動的帶動下,雙手和雙臂在慣性的作用下環繞身體。由於身體核心和下身的轉動,使得腰也能充分地轉向目標方向。 
[老年人] 由於身體轉動不充分,送桿不是很明顯。雙臂不會環繞身體而是雙手肘朝向地面形成“扛鋤頭式”的收杆動作。臀部和雙肩適當地轉動不會讓腰受到衝擊。

 接著,吉姆-邁倫還為老年人提出一些建議。他說的老年人不一定就是年過花甲之人,也包括身體柔韌性明顯不足的40~50歲的中年人。 他主張的練習方法是: 
〈1〉 從送桿的位置開始練習,這個練習會讓你知道上桿的時候要伸直左臂,對柔韌性不足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能讓你上桿的時候作出更多的轉肩。 

〈2〉右手單手反握球桿練習。這個練習會讓你體會擊球瞬間釋放手腕來揮桿。上桿的時候彎曲右臂和立腕,擊球時放開,這會輕鬆地增加桿頭的速度並有助於做出小左的彈道來。 看了這兩組對比圖,維清老師也該釋然了吧?  

Saturday, March 25, 2017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的揮桿類型(二)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的揮桿類型(二)

上一節講到揮桿類型有古典式、現代式和一體式(S&T),  這樣一個發展的歷程。那是不是說古典式就過時了,我們要學就要學最新的模式呢?絕對不是,高爾夫不是穿衣服買包包,這玩藝兒不用趕潮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破百之前的初學階段,最好不要考慮這些理論上的東西。你還沒開始學,就去問教練:什麼是S&T啊?什麼是單平面什麼是雙平面?立腕是Cock還是Hinge? 要我是教練,立馬讓您另請高明。初學階段要做的主要是兩件事:一是要找感覺,這個感覺既不考慮擊球的質量,也不考慮某個節點動作的標準造型,而是要找到揮桿時讓身體的協調起來的感覺;二是讓你僵硬的身體能夠盡快柔軟下來,讓那些長久不用的肌肉活動起來。

等你的揮桿有點模樣,能夠把球打起來了,這時候你的揮桿還沒有定型,也不屬於上面我說的任何一種類型。你可以都試試,有人擔心:是不是試了一種就變成習慣沒法改了?不要怕,不會那麼快變成習慣的。甚至教練叫你不要做的動作你也可以試一試,你就會知道他(她)為什麼不讓你做了,這樣記憶會更牢固。但是,有一點必須記住:這時候重要的是不要發力,不要只有10馬力的力量非要發出100馬力的功率,發力會讓一些壞動作變成習慣。揮桿的力度總是在你能夠控制桿頭的運動慣性的範圍之內才能培養出好的習慣。

球齡慢慢地增加,下場的經驗也慢慢地積累,你能夠破百了,恭喜你。你可能開始考慮穩定的上球道率,考慮如何減少失誤,這時候你需要穩定你的揮桿動作,換句話講,就是你到了要定型的時候了。

如果你的身體條件非常棒,唸書的時候就是學校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的主力,而且沒有因為年事漸長而失去身體的協調性,我建議你可以試一試一體式(S&T),這個揮桿模式穩定性好,但如果力氣小的人學, 不是受傷就是沒有距離,因為這個模式需要你的身體做出最大的扭矩才能實現。具體的練習方法可以找一些參考書,而且這個模式必須在有這方面經驗的教練指導下進行。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我就不展開S&T揮桿了,我在這裡放上幾張S&T和現代式揮桿對比的圖片,你大概就能猜到我為什麼這麼說了。 (白T卹藍背心為現代式揮桿,紅T卹為S&T揮桿)

有關現代式揮桿的方法和理論基本上哪兒都能找到,我也不在這里羅嗦了。最經典的應該是本侯根的五堂課,45歲宅女翻譯得非常好,圖文並茂,中英文對照,最重要的是不用花錢,每天到她的博客裡呆一會兒就行。
那麼,古典式的揮桿理論和方法,我手頭的資料還真不多,不過大家可以到小郁童鞋的博客裡看看他那些“手撈球的精華”,這些揮桿模式並沒有過時,而且對初學者是非常好的讓球上道的方法。特別是對於中年學球的球友,由於長年不鍛煉,身體條件可能並不是特別好,就可以多學學順應人體本能的古典式揮桿方式。女生就更應該採用這樣的方法。因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書、視頻、雜誌,基本上都是現代式揮桿的理論和方法,所以小郁童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挖掘出來的“手撈球”揮桿資料,就顯得非常滴珍貴了。

無論怎樣,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揮桿,必須對自己的身體非常了解。有的動作,你理解了它的原理,也理解了練習的方法,可是你的身體做不到,那就不能強求,除非你下大力氣去改善你的身體條件。你自己有時候可能並不了解你的身體,這時候要讓有經驗的教練看看,讓他幫你建立一套適合你的揮桿,然後就需要你通過大量艱苦的練習固定這個體系。

哈哈,說了半天,又繞回來了。好教練難求,沒時間練球,還是老問題。



Saturday, March 18, 2017

用身體打球

也談談什麼是用“身體打球”
閱讀:15322014-02-05 13:53
標簽:手機博客雜談


用身體打球是高球愛好者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我也湊個熱鬧來分析一下到底什麼叫用身體打球。所謂用身體打球是非常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說法,嚴格的講應該叫如何用身體(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去帶動雙臂完成擊球動作。

從物理的層面看,擊球就是一個能量產生和傳遞的過程。從這句簡單的定義就可以看出擊球過程中的兩個關鍵部分:能量的產生與傳遞。下面就針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一下探討。

用身體打球實際上指的就是能量的產生來源於身體,大家都知道身體產生的能量遠遠大於雙臂所能產生的能量,所以要想打出距離來就必須借助身體的力量,這方面的書籍、文章比比皆是,我就不多說了。

下面再來看一下容易被大部分人所忽略的第二部分:

能量的傳遞。實際上在一個完整的揮杆系統中,能量的傳遞比能量的產生對揮杆結果的影響要大的多。人的每一塊肌肉都可以產生能量,而肌肉所產生的能量,只有順利的通過雙臂、杆身、杆頭才能傳遞給高爾夫球,發力的肌肉群離杆頭越遠,能量傳遞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所以當使用多個肌肉群發力時,各肌肉群發力的次序必須嚴格的按照距離杆頭的遠近順序發力,這樣各肌肉群發力所產生的能量才能有效的疊加,並以最少的損耗,通過手臂,杆身傳遞給杆頭。在可發力肌肉群中,手臂是最靠近杆頭的,所以必須是最後一個發力的部位,而雙腿是最遠離杆頭的,所以是最先發力的部位。假設我們把最靠近球杆的部位叫最末級,而第一個發力部位叫最初級,那麼我們所能用於產生能量的部位是介於初級和末級之間的肌肉,而初級之外的肌肉所產生的能量對增加杆頭速度沒有任何貢獻。

下面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假設將初級定為右肩,那麼只有肩以上的肌肉產生的能量才有可能用於杆頭的加速,而肩以下的肌肉所產生的能量永遠無法傳遞到杆頭!也就是說,當你決定用轉肩的力量去打球時,那你最好不要想去用下肢和腰胯的力,否則不但幫助不了你提升杆頭速度,還會破壞你的穩定性。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你想要充分利用下肢和腰腹的力量,那麼在下杆啟動時就必須保持腰部以上肌肉群的絕對被動與放鬆,這樣才能讓下盤產生的能量順利傳遞上來,如果上下同時發力,就會造成上下產生的能量在體內相互衝突,不但影響了能量的輸出效率、破壞了揮杆的穩定性,同時還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綜上所述,學會“身體打球”的關鍵在於理解能量產生與傳遞的過程,明白為什麼一定要按順序發力,當你對這個物理過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後,動作的目的性就明確了,練習的效果會有明顯的提高。

[練習筆記]
#動作 Action#,動力鏈kinetic chain
[三]拉拍揮拍(上桿下桿)專注兩三點:*右腿足蹬地而起*
1. coil, uncoil(扭轉,彈回去)要充分畫圓平面, coil 扭轉到最頂力量還沒消失時右腿蹬地uncoil彈回去
a.拉拍上桿coil扭轉繞左腿蹬足(蹬足後,左腿由實而虛,右腿由虛而實),
b.揮拍下桿uncoil彈回去繞右腿蹬足(蹬足後,右腿由實而虛,左腿由虛而實)
2.揮拍揮桿swing力量發自右足蹬地而起,由下而上(足、腿、髖、肩、臂、手)傳遞力量(kinetic chain 動力鏈)

3. 只有不斷練習再練習, 別無他法。同時注意手腕釋放時機及控制方向,這是較細微部分。。

from 周易高尔夫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c72e910101ielc.html?tj=1
http://mwchuang.tumblr.com/post/96330863568/用身體打球





我想訂閱

* indicate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