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高爾夫球.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高爾夫球. Show all posts

Sunday, March 26, 2017

The New Basics 革命性的新基本動作


The New Basics
革命性的新基本動作
Photography by Fred Vuich
n -1.jpg
球具科技的日新月異,已經改變了一些基本的設定動作。
這些新的基本動作可以 幫助你建立更強勢的基礎,做出更強力且精準的揮桿。

即便是世上的最佳球員們,也要經常檢查他們的基本設定動作。
Bart Bryant在今年初的賓士錦標賽與夏威夷公開賽後來找我,我簡直不認得他的基本動作了。他的上半身垮下,下巴卡進胸口,球的位置比平常更往後擺。儘管他在賓士錦標拿下第九名,但是連續兩個星期在夏威夷的強風中打球,已經吹亂了他在2005年的良好站姿。
n -0.jpg

如果連去年巡迴錦標賽的冠軍Bart,在兩星期內都可養成不良習慣,想像一下幾乎都不檢查設定動作的你會如何?或者,好似經常發生的,你正在注意揮桿的某一部份,而忘了看基本動作時,又會如何?從某一些關鍵上,我注意到一些合作過的巡迴賽球員,會因為不良的設定動作而打不好一輪球,甚至是一段時間打不好。
你的設定動作(包括握桿的方式、球的設定位置、身體對於目標的方向)比上桿做得有多好更重要。做對這些動作,像是下棋走對了第一步,好的開始是愉快過程的保證。
 
By Brian Mogg with Dave llen

你的新握桿方式
關鍵點:找出手指的關節摺痕。
以往的基本動作:中性握桿,強調雙手拇指與食指所形成的V字。在中性握桿之中,那兩個V字是指向下巴與右肩之間,促進揮桿中更多的手部與前手臂的動作,與更少的身體轉動。n -4.jpg
現在的基本動作:
比較強勢的握法強調球桿放在手裡的位置。握把應該斜放在左手的手指之間,從小指的最底下關節下方,斜上通過食指中間關節(插圖)。至於右手,應該是從小指的底部斜通過食指的第一節。

當你用這種方式握桿時,能夠在上桿時早一些設定好,並保留手腕角度更久一些,讓身體的大肌肉更為控制你的揮桿並回正桿面。這種手部被動/身體主動的揮桿更合適當今的球具科技,現在的球後旋較少且桿身也更穩定,所打出的球飛得比以前都來得直。自然的,你不需要利用雙手動作來維持球的飛行路線。

如何做出新的握法
身體站直且雙手舒適地下垂在兩側,大概是在雙臀的旁邊。左手應該會自然地往內轉。左手在左臀旁握好球桿(左圖1),並確定桿身是垂直目標線。

左手拇指壓在握把的上方偏右,再握上其他的手指(左圖2)。如果你是先握上其他四指,握桿就會變得太弱勢。
n--3.jpg

將球桿舉到胸口高度,再握上你的右手(左圖3)。如果你是在腰部以下完成右手握桿,右手臂就會外轉到一個太過強勢的狀態。
當你將桿頭擺在地上時,檢查一下拳關節至左前臂上方的關係。如果你看到比較多的前手臂上背部(左圖4),你的握桿就是完美的。如果是看到更多的前手臂內側,握桿便是太弱勢。
  
手指之間只有接合線
在胸口前完成握桿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兩拇指與兩食指所形成的V字。拇指與食指之間應該相接觸,沒有大的空隙(右圖)。
如果你的握桿與手指之間是接合的很好,你會更容易去設定好球桿(或稱為曲腕)。如果你的拇指與食指之間有大的間隙,你會不好做球桿設定與頂點時的桿面狀態。
n -5_1.jpg
看到握把的末端一些
如果你的手套的底部容易磨損,應該是你的左手握桿太高了。確定握把的末端跟左手小指之間至少有半寸的間隔(右圖)。從鏡子的角度看過來,你應該看到左手手腕剛好蓋住握把的末端,而感到對於球桿有更多的控制。
n -5.jpg

握桿檢查法
如果你的握把口徑適合你的手,左手的中指與無名指應該可以輕碰到手掌(右圖)。如果你的那兩隻手指可以深入手掌之中,你的握把就是太細,比較會打出左曲球;相反的,如果碰不到手掌,你的握把就是太粗,容易打成右曲球。
※你的握把口徑是否正確,只要中指與無名指可以接觸手掌就知道了。
n -6_1.jpg

你的新站姿

關鍵點:設定你與球之間的正確距離
以往的基本動作:你與球之間的距離是以握把末端與大腿之間的間隔來決定。 以挖起桿而言,你要那個間隔是半個拳頭的寬度;中鐵桿,一個拳頭;開球木桿,一個半拳頭。
現在的基本動作:你的體材決定你應該站離球多遠。先讓雙手臂自由下垂於身體兩側,並雙手握拳(左下圖)。
n--8.jpg  n--10.jpg

如果你的拳關節下垂到臀部與膝蓋頂端的中間,你的雙臂長度就是正常,瞄球的時候中鐵桿握把應該對向皮帶的扣環。
如果你的雙拳到不了膝蓋的一半距離,跟圖中的我一樣,你跟球之間的距離就要近一些,因而球桿握把末端應該指向扣環的上方。
如果你的雙拳可以超過一半的距離,你就要站離球更遠一些,所以握把是對向扣環的下方。球桿愈長,譬如開球木桿,這個位置就會愈低。
  
如何重複檢查你與球之間的距離
另一個檢查與球之間的距離是否正確的方法是,當你感覺揮桿很好的時候,測量一下你與球的距離。做好正常的瞄球姿勢,放一支球桿在地上對齊左腳跟,握把末端剛好就放在球的前方(右圖)。

現在看看球與地上那支球桿的握把商標關係,如果沒有商標就用末端當作參考點。這個距離應該是你離球的標準距離。任何時候你覺得姿勢走掉了,就用相同的一支球桿來做為校正的參考。
n--7_1.jpg 

保持頭部抬起
如果你的下巴在瞄球時會卡進胸前,上桿的時候就難以轉動肩膀至頂點。想要更多、更有效率的轉肩,想像你下巴與胸口之間夾一顆蛋(右圖)。下巴保持抬起,那顆蛋就不會移動;往下壓,你就要收拾殘局了。
n--7.jpg
準備動作像游擊手來避免姿勢垮下
我在練習場所看到最普遍的姿勢錯誤是,瞄球時身體垮下-背部成圓型、重量往前壓在腳尖,以這種姿勢難以繞著脊椎轉動並做出平衡的揮桿。當你做好瞄球姿勢時,應該感覺像是游擊手準備要接滾地球的樣子。這可以使得身體重量壓在雙腳掌的肉球上,而不是在腳尖或腳跟,好像你已準備好可以往任何方向移動。
n--9.jpg

不想要再垮下肩膀,感覺胸口是挺起且肩舺骨是夾緊的。身體的核心或是中腹部應該在一個中立的狀態,支撐你的胸部轉動。想像有人要丟給你一顆重球,而你也準備去接。這種動作可以設定好你的核心,讓你處於一個完美的姿勢。

姿勢檢查點
你的姿勢不只是影響平衡,也決定了揮桿的大小與方式。如果你在瞄球站得太高直,揮桿會變得太扁平,通過觸球的時候不會有足夠的伸展。如果你站得太下彎,揮桿便會太高直,身體的轉動就不夠。
利用一面全身式鏡子或請別人幫你看,檢查一下的身體的各部位是否就正確位置(右圖)。
● 肩膀的中間部分在膝蓋上方。
● 臀骨在腳踝上方。
● 膝蓋骨約在鞋帶的上方,快接近腳尖。
● 臀部末端在腳跟後方二至三英吋的地方。
有個通則是,球桿愈長,你就愈不需要由臀部往前傾斜,同理相反。在使用沙坑挖起桿的時候,你的上半身應比用開球木桿時更往前彎,純粹只是因為球桿更短、更高直而已。
另外,球桿愈長,你的身體就愈需要往反目標方向傾斜,所以右肩會低於左肩。
球桿愈短,脊椎角度就會愈中立,或是垂直上下,肩膀轉動也愈水平。
n--9_1.jpg
 
你的新瞄準方向
n--10.jpg
關鍵點:檢視你的兩前臂,而不是雙腳。
以往的基本動作:你的身體,包括雙肩、雙臀、雙膝與雙腳,應該平行於目標線。
現在的基本動作:使用上半身,尤其是前手臂做為瞄準輔助,不必太注意雙腳。
由於兩前臂可以反應肩膀的狀態(右圖),它們可以告訴你肩膀的方向是否正確。
如果兩前手臂的連線平行於所要的方向,你的雙臂與球桿便會跟著往同一路徑走。雙腳對於揮桿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多。
當雙肩方正時,兩前臂就跟著方正。


先做桿面的瞄準
一個簡單三步驟幫你直接鎖定目標。
1.決定最終的目標方向,然後在球前幾呎的地方找一個中間目標,可以是一個草痕、斷梯或是葉子。
2.將桿面對向那個中間目標(左下圖)。
3.校正身體方向是垂直於桿面,雙腳在踩進定位時一定要邊看著目標(右下圖)。
大部分的球員都是反其道而行,他們先踩定雙腳位置,然後才校正身體方向,因此很多人都瞄得太偏右側。
n -10_1.jpg  
利用右手將桿面瞄向中間目標,然後再校正身體。

肩膀檢查:你的肚臍對向哪裡?
另一個檢查肩膀是否方正的方法是,看看肚臍對向哪個方向?
想不到肚臍有這種作用吧?如果你的雙肩方正於目標,肚臍就會正好對向球的後方。
如果是對向球的前方,雙肩便是開放的,桿頭的下桿路徑會是由外向內。相反的例子,肚臍是指向球後,雙肩就是關閉的。
n -10_2.jpg
 
你的新球位
關鍵點:利用揮桿底點作為參考。
以往的基本動作:球的擺定位置是與雙腳成相對應關係,使用開球木桿時,球對齊左腳跟,中鐵桿是擺在站位中央線之前。
現在的基本動作:球擺的位置是揮桿底點、桿頭揮過的地方。不管是任何一支球桿,揮桿圓弧的底點都是在身體的中間(下圖的點線)。
肚臍還是最好的參考點。
對於挖起桿,球應該擺在底點的後方約一英吋的地方,好讓你用往下打的方式,先打中球然後才是草皮。打中鐵桿時,球剛好擺在圓弧的底點,桿頭在那一點剛好打起球。
如果是開球木桿,球應該擺在圓弧底點的前方更多,讓桿頭是在上揚的時候觸球。另一個好想法是:挖起桿要蓋球、中鐵桿抓球、開球木桿掃球。

如何找出適合的站位寬度與球的位置
這邊有個好方法可以設定正確的球位與站位寬度。先是將兩腳併攏且球擺在雙腳的中間、對齊衣服上的紐釦(左圖1)。
使用沙坑挖起桿,前腳往目標方向踩出三英吋,後腳往反目標方向踩出兩英吋(圖2);使用中鐵桿,前腳往目標踩出小步,後腳往反目標方向踩一大步(圖3);開球木桿,後腳往反目標方向踩出一呎,前腳只是轉開(圖4)。
雙腳的站位在打開球木桿時最寬大,以支撐較大的揮桿圓弧,使用挖起桿則是最窄 。 

n--11_1.jpg
以相同的起始點來找出球的擺定位置。
 
較高的起飛角度
當今大頭開球桿的彈性最高點是在中心點之上,由於桿面做得薄,球在桿面上反彈得更快且後旋少。

如果觸球在那一個點,再加上更高的起飛角度,球好像可以一直留在空中的樣子。想打在那一個點,球至少要袈高到半顆球高過於桿頭頂部 (右下圖)。這種梯的高度可以拉高觸球在桿面的位置。


n--11_3.jpg
以相同的起始點來找出球的擺定位置。
 

n--11_2.jpg
球架高至半顆球高過桿頭頂部, 求取更高 的起飛角度。


Saturday, March 25, 2017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的揮桿類型(二)

#看圖學高爾夫# 不同的揮桿類型(二)

上一節講到揮桿類型有古典式、現代式和一體式(S&T),  這樣一個發展的歷程。那是不是說古典式就過時了,我們要學就要學最新的模式呢?絕對不是,高爾夫不是穿衣服買包包,這玩藝兒不用趕潮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破百之前的初學階段,最好不要考慮這些理論上的東西。你還沒開始學,就去問教練:什麼是S&T啊?什麼是單平面什麼是雙平面?立腕是Cock還是Hinge? 要我是教練,立馬讓您另請高明。初學階段要做的主要是兩件事:一是要找感覺,這個感覺既不考慮擊球的質量,也不考慮某個節點動作的標準造型,而是要找到揮桿時讓身體的協調起來的感覺;二是讓你僵硬的身體能夠盡快柔軟下來,讓那些長久不用的肌肉活動起來。

等你的揮桿有點模樣,能夠把球打起來了,這時候你的揮桿還沒有定型,也不屬於上面我說的任何一種類型。你可以都試試,有人擔心:是不是試了一種就變成習慣沒法改了?不要怕,不會那麼快變成習慣的。甚至教練叫你不要做的動作你也可以試一試,你就會知道他(她)為什麼不讓你做了,這樣記憶會更牢固。但是,有一點必須記住:這時候重要的是不要發力,不要只有10馬力的力量非要發出100馬力的功率,發力會讓一些壞動作變成習慣。揮桿的力度總是在你能夠控制桿頭的運動慣性的範圍之內才能培養出好的習慣。

球齡慢慢地增加,下場的經驗也慢慢地積累,你能夠破百了,恭喜你。你可能開始考慮穩定的上球道率,考慮如何減少失誤,這時候你需要穩定你的揮桿動作,換句話講,就是你到了要定型的時候了。

如果你的身體條件非常棒,唸書的時候就是學校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的主力,而且沒有因為年事漸長而失去身體的協調性,我建議你可以試一試一體式(S&T),這個揮桿模式穩定性好,但如果力氣小的人學, 不是受傷就是沒有距離,因為這個模式需要你的身體做出最大的扭矩才能實現。具體的練習方法可以找一些參考書,而且這個模式必須在有這方面經驗的教練指導下進行。由於文章篇幅所限,我就不展開S&T揮桿了,我在這裡放上幾張S&T和現代式揮桿對比的圖片,你大概就能猜到我為什麼這麼說了。 (白T卹藍背心為現代式揮桿,紅T卹為S&T揮桿)

有關現代式揮桿的方法和理論基本上哪兒都能找到,我也不在這里羅嗦了。最經典的應該是本侯根的五堂課,45歲宅女翻譯得非常好,圖文並茂,中英文對照,最重要的是不用花錢,每天到她的博客裡呆一會兒就行。
那麼,古典式的揮桿理論和方法,我手頭的資料還真不多,不過大家可以到小郁童鞋的博客裡看看他那些“手撈球的精華”,這些揮桿模式並沒有過時,而且對初學者是非常好的讓球上道的方法。特別是對於中年學球的球友,由於長年不鍛煉,身體條件可能並不是特別好,就可以多學學順應人體本能的古典式揮桿方式。女生就更應該採用這樣的方法。因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書、視頻、雜誌,基本上都是現代式揮桿的理論和方法,所以小郁童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挖掘出來的“手撈球”揮桿資料,就顯得非常滴珍貴了。

無論怎樣,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揮桿,必須對自己的身體非常了解。有的動作,你理解了它的原理,也理解了練習的方法,可是你的身體做不到,那就不能強求,除非你下大力氣去改善你的身體條件。你自己有時候可能並不了解你的身體,這時候要讓有經驗的教練看看,讓他幫你建立一套適合你的揮桿,然後就需要你通過大量艱苦的練習固定這個體系。

哈哈,說了半天,又繞回來了。好教練難求,沒時間練球,還是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