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al Message -----   
    Sent: Monday, May 28, 2012 4:51 PM
  Subject: Fwd: 這10 種治療,過度醫療《天下雜誌》
   
            
這 10     種治療,過度醫療誰的錯 《天下雜誌》2012 487 期 
1.膽固醇愈低愈好?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機率;膽固醇太低,則對腦血管不好。 
因為,膽固醇是血管細胞壁很重要的成分,如果膽固醇太低,腦血管會比較脆弱, 
較易出血。 
像日本人飲食清淡,所以心臟病少,但腦出血的風險卻很高。     
日本的腦出血病人,平均膽固醇約 155 m g/dl(毫克/每百毫升)。 
膽固醇最好維持在 180~200 m g/dl 之間,「上帝製造膽固醇有它的用意,不要 
太高,也不要壓得太低。」     
 
2.     男性也有更年期? 
2002 年,男性更年期的發現者,來自一家公關媒體顧問公司,中年男性成了藥商     
覬覦的新市場。所有的定義、篩檢,都是藥廠發明的。 
人本來就會老化,荷爾蒙自然變少。但因此將老年人身體的不舒服,都歸因到缺少 
荷爾蒙,將導致錯誤的醫療。 
 
3.     放置心臟支架能改善心臟病? 
統計顯示,放置支架與心臟病的存活率,沒有正相關。     
「沒有如我們想像,放了支架心臟病就解決了,」許重義說。 
手術都有風險,如放心導管進入動脈時,可能碰到血管壁已經鈣化堵塞的斑塊, 
使斑塊破裂,隨著血流飄到其他部位的血管,引起中風。     
 
4.     胃痛就要吃胃藥? 
最常用來抑制胃酸分泌的氫離子阻斷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s,是治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常用藥物,藥房都買得到,卻必須小心     
,不是胃痛都能使用。 
因為胃癌早期也有潰瘍的症狀,如果沒有做過胃鏡就使用     Pips,只是壓制潰瘍,     
容易忽略胃癌的可能。 
而且,長期使用 Pips,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及骨折,必須定期追?。 
沒有醫生指示,不要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否則風險可能大於療效。     
 
5.     該年年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幾乎已成為高階健檢的必選項目。     
其實,做大腸鏡不僅不舒服,還有戳破腸子的風險。 
50 歲以後,可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之後每 5 年做一次就好。 
這 5 年間,以糞便潛血檢查代替。 
除非是有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才提前至 40     歲做大腸鏡。     
 
6.     白內障開刀,就能改善視力? 
中老年人視力不良,白內障不是唯一的原因,還包括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 
白內障手術並非一勞永逸。開完刀,也不見得就能恢復到令人滿意的視力。 
特別是糖尿病病人,在開完白內障手術後,復原本來就較慢,且容易在手術後 
,產生黃斑性水腫,讓視力惡化。 
更要注意的是,開完白內障之後,病人通常都會需要戴眼鏡,或用雷射手術來 
調整視力,多一段適應的時間。 
開刀前,一定要 和     醫師充分討論,並了解這些可能的風險。 
 
7. 非植牙不可? 
植牙一顆動輒數萬元,且有不小心穿過上顎的風險,老人家要問牙醫, 
「不植牙可以做什麼?植牙有什麼風險?你做過幾個案例?後來那些人如何了?」 
其實多問幾個問題,也可以不用植牙,可能減省不必要的醫療和風險。 
 
8.     椎間盤突出,非得開刀? 
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中,有 85% 較輕微,只要做復健以及多休息,就可以明顯改善 
症狀,不需直接跳入開刀這個步驟。 
許多病人覺得開刀後症狀明顯改善,其實是因為開完刀後,必須臥床休息 6 週,還 
必須穿鐵架。 
開刀有傷口感染的風險,也可能因血塊壓迫神經,反而使症狀更嚴重。 
重點是,開完刀後,3-5 年內,一般病患的症狀確實改善。 
但若沒有改變生活習慣,10 年後來看,症狀和十年前沒開刀,幾乎沒有差別。     
 
9.     做     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就能篩檢出攝護腺癌? 
PSA 是一項男性自費健檢裡的必備檢查,但目前的使用,仍有很大爭論。 
美國已有專業醫學組織反對例行的攝護腺癌篩檢,因為 PSA     值正常,不代表沒有問     
題,PSA     值異常,也不等於有攝護腺癌。 
反而,在發現 PSA 過高,就開刀切除攝護腺,會造成尿失禁,及性功能受損的後遺症。     
 
10.     骨密檢測就能保骨? 
骨質疏鬆檢測是有限制的,多吃市面上保骨本的產品,不如避免摔跤。 
第一,以超音波測量骨頭密度,因為無法穿透,結果不會準確。而且,     一般健檢常見     
的,是透過腳踝來測量骨密,但腳踝不代表全身。 
第二,骨密度不等於骨強度。 
第三,骨頭有強度,不代表不會骨折。     
預防骨鬆之害要「保密防跌」,但「防跌」重於「保密」。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不用錢的保養骨頭方法:例如良好的運動習慣、曬太陽、 
均衡的營養,可能都比勤做骨密檢查,或補充骨頭保健食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