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究極關懷
陳怡安老師|怡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有則故事,像鏤刻的畫,嵌在我心數十年。它出自基督教經典路加福音(10:38-40)。
有一天,耶穌帶了一群人來到某村莊的一對姊妹家。大姐馬大為了招呼來客,一個人忙進忙出,忙得團團轉。妹妹瑪利亞卻悠哉自如地坐在耶穌的跟前聆聽他的『開示』。不一會兒,姊姊氣沖沖的跑來跟耶穌告狀:『我的主啊,難道你不在乎我的小妹子丟下我一人獨自在服侍你們?還不快叫她來幫忙呀!』耶穌和祥地回她說:『馬大啊馬大,妳為了眾多的事情繁忙焦慮,其實啊,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妳妹子已選擇了那上好的了,千萬不要將之奪去。』
對我來說,這故事象徵了人生的兩種態度,兩股力量,兩類關懷。馬大的關懷和憂慮,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關懷和憂慮,它們衍於變動無常,短暫有限的際遇,而瑪利亞所代表的則是生命深層所祈嚮的、恆久的、無限的、終究的價值關懷。前者是人人必參與的現實掙扎,後者是從掙扎中提煉出來讓人生可以安身立命的價值。
人如若只活在馬大的層次,易陷於庸庸碌碌,疲於外向的追逐和肯定,時而意氣風發,時而嘆時不我與,蒼茫中,感世態之炎涼,喟人生之沈浮,寂渺無所依歸,被孤寂怨嘆、嗔怒、懼怕所浸蝕。吊詭的是人的現實關懷,叫人為生活得努力,為成就得辛勤,為獲取得付出。
現實關懷,常會遭遇不期的厄逆和困頓,把那恆久的,無限的生命價值給淹毀了。有一天,王陽明的一個學生問說:『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養靜,而不用克已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遇事,是面對現實關懷的遭遇,也是焦慮情緒之緣由。
克己功夫,則是對自己所『定』的生命終極關懷念茲在茲,永不懈怠的投入關注。
請再看論語這段故事:
『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
窮,是現實人生的困厄情境,也是人人時會遭遇的生命情境,『絕糧』、『從者病』、『莫能興』是困厄時的存在現象,它引發情緒的激盪,如焦慮、苦悶、徬徨、疑惑和嗔怒。子路這位長久受教於孔子的入門弟子,在遭遇此境況,情緒之閘驟然洩開,氣呼呼的竟向孔子興師問罪:『跟你學道,學做君子,難道還得淪落到如此窮窘地步?』孔子心平氣和的回道:『君子與一般人沒有二樣,也會遭遇困厄,只是君子之所以是君子(是一種人生態度),因他能面對、接納和明透此一困厄的事實。他固守著自己所終身關切的價值。這一「固」,這一「定」,窮餓又奈我何?相對的,小人也者(不明生命終極關懷者)就會在遭遇窮厄的遭遇時,被現實擊潰,為了脫窮,無所不用其極地濫為了。』
君子能在當下的困厄中,怡然自安,小人則憂心忡忡,在憂慮驚疑極力圖苟免,無視自我的失落和沉淪。
無人不探求和尋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或許這些典故所含的智慧,值得你我再三咀嚼玩味,人生是個大過程,我們都會有馬大的關懷,子路的憂慮和氣憤,陽明子弟的疑惑,無論如何,我們都得在現實關懷的趕忙中,反思反問『我到底為何而忙碌?為何而生活?』當然答案只有你給。
有言道,『人皆有死,無信不立。』
信是『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地立於自定的終極關懷,如此,我們可以與耶穌接心地對自己說:『我已選擇了那上好的,是無論如何,不可以被奪走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